任天堂(Nintendo)作爲掌機遊戲開發的業界專業戶,在 2017年時發售的可以TV 和掌機模式共存的 Nintendo Switch(簡稱 NS)
在遊戲界造成巨大的討論和迴響、
也讓衆多原本就不是老任鐵粉的主機玩家蠢蠢欲動,大熒幕輸出和便攜 “雙模式” 的NS 就算放到2021 的今天、在遊戲市場上依然吃香。
而在2019 年、滿心以爲老任即將推出 Switch Pro 進階版時,卻意外的被各種“閹割” 和 “低價” 的 Nintendo Switch Lite(簡稱 NSL)給破了一桶冷水,
而好多玩家都戲稱 NSL 是一款不能 switch(轉換)的 Switch。
那縮小版、甚至被稱作閹割版的 NSL 真的有那麼不堪嗎?其實不然、因爲看到好多人在真機上手後大喊了一句 “真香” !
相信網上已經擁有很多對比 NS 和 NSL 之間差異和優缺點的文章、想要入手的玩家心底也大概已經有了個譜,
所以我並不會在這篇文章中做出兩款主機的各種細節對比(重點我也沒有 NS)、專注在這台讓我將 PS4 甩在了一旁的 Switch Lite “僞開箱”吧!
NSL 的外包裝盒子不大也不重、若是郵寄購買或是想要出二/三/四手的話包裝也很簡單、和這款掌機的名字 Lite 相呼應。
目前任天堂的純掌機還得追溯回 3DS這個上世代產品、而且單是 3DS 就出了好幾個小改版:3DS、3DS XL 、3DS LL 和2DS LL ,
證明了遊戲市場還是有純掌機的需要、而據我所知這現象在日本更爲普遍。
和NS 兩端能夠自由拆卸組裝的Joy-con 手柄不同、NSL 是一款一體成型的純掌機,雖然少了能夠讓遊戲更多元化的TV 模式、
但是握持手感和重量問題卻得到了提升,
不過可別“小” 看這款任天堂掌機、雖然說主打更低價和更便攜,實際上手後發現 NSL 其實體積並不算小(我沒有 NS 所以無法比較重量差異感),
再加上不是任天堂一貫的摺疊式雙熒幕主機設計、握在手上的感覺就是大且寬、不過整體的舒適度還是不錯的。
NSL 熒幕大小爲 5.5吋、解析度則是 1280 x 720 ,能夠更有效的控制畫面顆粒產生。
當初NSL 剛發售時我根本看都不看灰色一眼、覺得一路來的主機都是這種暗色系、太沒新意了。當時覺得黃色的NSL 超殺眼球、
不過在一段時間後卻發現無論是黃色(Yellow)、綠松色(Turquoise)、珊瑚紅色(Coral)還是Pokemon 限定版主機,都有些太過小朋友了。
NSL 機身採用全塑料材質、和 NS 的外觀質感不同、所以沉穩的灰色就成了我的最終選擇(笑)。
原裝 AC 充電器、塊頭還蠻大的、日版扁插頭在馬來西亞並不適用、所以需要額外購買一個轉接頭才能夠正常充電。
這樣的轉接頭一個只要幾塊錢(馬幣)、是標準的UK 三角插頭。
Shopee.my : https://tinyurl.com/ydbgedba
NSL 沒有能夠拆卸的 Joy-con 手柄、而一體成型的機身更加結實、玩遊戲時也不會有鬆動的問題。
我不清楚爲什麼十字鍵的回歸那麼讓人振奮(笑)、可能目前我玩的遊戲都着重在搖杆、而無法感受到十字鍵的魅力。
而在十字鍵最下方一個四方形其實是按鍵、能夠讓玩家截圖和錄製最多30秒的短視頻,是一個和好友玩家分享精彩內容的利器。
以往在 3DS 上只能夠用手機拍攝的窘境,終於不復存在了。
NSL 右手邊的按鍵位置,XYBA 按鍵子母是刻上去的、不用擔心因爲頻繁按壓磋磨而導致表面磨損脫落的情況。
拿到LITE 後就立刻被我套上Skull & Co 保護蓋的搖杆、搖杆下方則是 Home 鍵。
NSL 下方充電口採用了 USB-C 各式、無論是放着充電還是邊玩邊充、充電速度都蠻快的,每次剩下 20、30% 到充滿大概就兩個小時。
當然用的是原裝插頭、不曾試過其他第三方充電頭。
至於遊戲時間、親測大概是3-4個小時左右,取決於熒幕亮度、音量大小和有無連接 WIFI等,就算像我這樣的輕度玩家、一天一充也是必須的。
Micro SD 記憶卡卡槽同樣布置在下方,雖然NSL 本身內置 32GB 容量、不過 32GB 對於喜歡購買數字版遊戲的玩家來說絕對是不足夠的,
而就算是只玩卡帶(不可能、打折打到骨折的遊戲太吸引人了)也需要有一定的空間來儲存存檔等小容量的文件,
所以添購一張Micro SD 卡也是衆多玩家的基本配備。
NSL 機身上方配置還挺豐富的,左右兩旁的L ZL R ZR 按鍵、鍵程短不過容易觸發、按下時也有清脆的嗒嗒聲。
而遊戲卡槽、3.5mm 耳機孔、散熱孔、音量鍵和電源鍵都在頂部位置,按鍵布局合理、用起來順手。
背後同樣是散熱孔和印着 Nintendo Switch 的大 LOGO。
總結
任天堂 對於 NSL 的定位其實很簡單,沒有太多預算的學生和已經擁有 NS 而拿來當做外出備用機的不差錢玩家。
不過我兩者都不是,我屬於需要輕量和不需要TV 派對模式的 “邊緣人” 玩家。
衆所周知、NS 的最大樂趣在於接上大熒幕後可以和家人同事好友一起 high 翻天,互動感極強、
一個“煮過頭(Overcooked) ” 派對遊戲更是無論家庭聚會還是好友到訪都能輕易的炒熱氣氛,甚至有 “分手廚房” 的美稱(笑)。
不過仔細想想、你真的需要這些嗎?平時生活中其實並沒有太多這類型的多人聚會、一般家庭也不會每天都有固定時間能夠聚在一起玩遊戲,
最多就是過年過節才有機會用上,而用上了有沒有人願意玩還是一回事(就是有那些不賞臉/害羞的人)。
而且像我這種身旁就沒半個親戚朋友在玩遊戲的人、一般上都習慣了默默的玩單機、再不然就是聯網玩 Tetris 而已,
至於一起坐在電視前玩遊戲?別開玩笑了,這樣的機會是少之又少、買了派對遊戲後不是浪費錢嘛。
至於 TV 模式,我也因爲電視基本都是接着 PS4 ,一些3A 大作在 PS4 上的遊戲體驗更佳、NSL 我幾乎都只玩一些模擬經營和獨立小遊戲,
而這些遊戲用捧在手上的一塊小熒幕玩是最過癮的、殺時間之餘也不會忽略掉其他的主機遊戲,畢竟想玩的時候就拿起來玩、
不想玩時按下休眠就沒什麼事了。
所以我明確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一台 “純掌機” ,能夠輕易的放入包包中、工作休息時拿出來玩半個小時也過癮的 Switch Lite 。
不需要喧鬧、我只想一個人沉浸在遊戲世界中。